第二届浙江大学青年文学批评联盟促进会暨高校文学批评讲座成功举办
原标题:第二届浙大青年文学批评联盟推进大会暨文学批评进大学讲座成功举行
10月23日,浙江传媒学院与浙江省文学批评家协会在浙江传媒学院举行了浙江大学青年文学批评家联盟第二次推介会。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浙江省文学批评家协会和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举办了第二届浙江高校青年文学批评家征文活动,主题为“新中国七十年:文学作品与国家形象”。一时间吸引了全省各高校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收到的稿件涉及面很广,涉及舞蹈、音乐、美术、电影、摄影、电视剧、诗歌、小说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你站的地方是中国。”参加活动的稿件准确契合关键词,将家国情怀与理性思维相结合,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体现了青年学生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定的文化信心,也凸显了家国情怀和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责任。
经过评委筛选,“十佳”、“优秀”等20位同学的作品从众多优秀稿件中脱颖而出,参加了10月23日在浙江交通大学桐乡校区图书馆举行的推广大会。
本次活动由浙江传媒大学文学院和浙江青年文学批评联盟主办。中国戏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文学批评家协会顾问、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胡志毅、浙江省文学批评家协会副秘书长丁丽丽、浙枫飘网江省文学批评家协会杨艺华、王茂涛、祝晓军、于春芳等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获奖代表浙江传媒大学文学院17级2班叶(指导老师:)上台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伟大机遇,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学习过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浙江青年文学批评征文活动的举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思想的平台,也让学生系统整理课内课外阅读,尝试做出自己的解读,在国家形象建设的得与失中把握文学与社会、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在谈到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关系时,她说,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人文艺术对精神文化发展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在当前电子媒体时代和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图像和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学及其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新技术正在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感知方式,但即使文学和文学批评的身份被边缘化,它也永远不会终结,永远不会消亡,永远生存下去。
我们年轻的人文学科学习者和实践者,除了对艺术敏感和求知欲之外,还应该有一种家和国家的感觉。这种爱以文艺为对象,区分善恶,弘扬正气,激励人心,突出人文关怀;以史为鉴,评断得失,认识过去,走向未来,展现学者的价值。
获奖后,中国戏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文学批评家协会顾问、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胡志毅教授就文学作品与国家形象建设问题做了专题演讲。本文从创作、作品和受众三个维度阐述了文艺作品与国家形象建设的关系,并为这一活动得出了一个成功的结论。
十大名单
1.以美为媒赞美新中国——以G20杭州浙江美术馆展览策划为例
作者:郑思琦浙江财经大学
2.以《司法建筑》作品为例,探讨了图像语言在当代语境中的建构及其影响
作者:齐志伟浙江传媒学院
3.艺术实践与中国乡村的共生边界
作者:赵浙江传媒学院一瞥
4.赞美新时代赞美新时代——中国新舞剧的国家形象描写
作者:张浙江传媒学院
5.《莫莫东》:从1943年到现在我们能看到什么
作者:周宁波大学
6.新时期中国舞剧的民族形象与精神
作者:王倩琪浙江传媒学院
7.中国的希望——21世纪电影支持教育的故事
作者:朱宁波大学
8.时代的责任与青年的书写——新中国影视作品中的青年形象
作者:宁波大学英娟
9.秘密世界之眼:国家生态形象的创新传播
作者:吴嘉珉浙江师范大学
10.向中国的传统和设计致敬
作者:天兴民谣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十大优秀人物
1.让新时代的越剧“生而不换骨”——
越剧的文化内涵与中国美学承载的文化意象
作者:李新宁浙江交通大学
2.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政治文化语境下新中国舞蹈的发展
作者:梁浙江传媒学院
3.让文艺作品帮助“中国形象”走出去
作者:浙江师范大学徐苑人文学院
4.告别“他者”,回归“自我”
——新时期中国主流电影的国家形象建设探析
作者:夏温州大学
5.“中国学派”形象的重构
作者:包宏明浙江传媒学院
6.危机与救赎:知识分子小说中的爱国情怀
作者:冯家英浙江海洋大学
7.从国家形象的角度看哪吒
作者:张远宁波大学
8.从《一切都好》看80年代以来电视剧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潘亚奇浙江越秀外国语大学
9.曲折中崛起,时时反思
——新中国70年诗歌中国家形象的具体表现
作者简介:叶浙江传媒学院
10.《透明的胡萝卜》中的“改革开放”形象
作者:虞照浙江传媒学院
优秀的讲师
浙江财经大学叶盛分校
浙江交通大学邢
浙江交通大学袁遗
宁波大学的徐琼
景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交通大学丁丽丽
浙江师范大学王冰冰
浙江交通大学英
张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秦,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任汝文
许,浙江交通大学
撰稿人:陈普
审计:于春芳
聚合阅读